跳到主要内容

1.3 SCR 可控硅整流器

在本教程中,我们将学习硅控整流器(SCR)。我们将学习它的符号、结构、工作原理、导通和关断方法以及一些应用。

硅控整流器(SCR)是晶闸管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,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成员。SCR可用于多种应用,如整流、功率调节和逆变等。与二极管类似,SCR是一种单向器件,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上流动,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阻止电流流动。

SCR是一种三端器件,分别是阳极、阴极和门极,如图所示。SCR具有内置功能,可以导通或关断,其开关操作由偏置条件和门极输入端控制。

这使得通过改变SCR的导通周期来调节负载上的平均功率成为可能。它能够处理数千伏的电压和数千安的电流。SCR的符号及其端子如图所示。

alt text

硅控整流器的结构

SCR是一种四层、三端器件。SCR由四层交替的P型和N型材料组成,形成三个结:J1、J2和J3。这些结根据不同的制造工艺可以是合金型或扩散型。

外层(P型和N型层)掺杂浓度较高,而中间的P型和N型层掺杂浓度较低。门极从中间的P型层引出,阳极从外层的P型层引出,阴极从N型层引出。由于硅的漏电流比锗小得多,因此SCR由硅制成。

alt text

制造SCR时,通常采用三种类型的结构,分别是平面型、台面型和压装型。对于低功率SCR,采用平面型结构,其中所有结都是通过扩散工艺形成的。在台面型结构中,J2结是通过扩散工艺形成的,而外层则是通过合金工艺形成的。

这种结构主要用于高功率硅控整流器。为了提供高机械强度,SCR通过钼或钨制成的金属板进行加固。其中一块金属板焊接在铜柱上,铜柱进一步加工成螺纹以连接散热器。

SCR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模式

根据施加到SCR的偏置条件,SCR的工作模式分为三种:

  • 正向阻断模式
  • 正向导通模式
  • 反向阻断模式

正向阻断模式

在这种工作模式下,硅控整流器连接的方式是阳极相对于阴极为正,而门极保持开路。在这种状态下,J1和J3结正向偏置,而J2结反向偏置。

由于这种偏置方式,SCR中会流过少量的漏电流。然而,SCR在电压超过其转折电压之前,对电流流动保持很高的电阻。因此,在这种模式下,SCR表现为一个断开的开关,阻断了通过SCR的正向电流,如SCR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示。

正向导通模式

在这种模式下,SCR(或晶闸管)从阻断状态转换为导通模式。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:一是向门极施加正脉冲;二是将正向电压(或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)提高到超过SCR的转折电压。

一旦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,J2结就会发生雪崩击穿。因此,SCR进入导通模式,表现为一个闭合的开关,电流开始通过它流动。

请注意,在伏安特性图中,如果门极电流值较高,则进入导通模式的时间将更短,因为Ig3>Ig2>Ig1I_{g3} > I_{g2} > I_{g1}。在这种模式下,通过SCR的电流最大,其值取决于负载电阻或阻抗。

还应注意,如果增加门极电流,则所需的导通电压会更低,如果采用门极偏置。SCR从阻断模式切换到导通模式的电流称为锁定电流(ILI_L)。

当正向电流达到使SCR返回到阻断状态的水平时,这个电流称为维持电流(IHI_H)。在维持电流水平下,耗尽区开始在J2结周围形成。因此,维持电流略小于锁定电流。

alt text

反向阻断模式

在这种工作模式下,阴极相对于阳极为正。此时,J1和J3结反向偏置,而J2结正向偏置。这种反向电压将SCR驱动到反向阻断区域,导致少量漏电流通过它流动,并表现为一个断开的开关,如图所示。

因此,只要施加的电压低于SCR的反向击穿电压VBRV_{BR},该器件在这种模式下就会表现出高阻抗。如果反向施加的电压超过VBRV_{BR},则J1和J3结会发生雪崩击穿,导致通过SCR的反向电流增加。

这种反向电流会在SCR中造成更多损耗,并使其发热增加。因此,当反向电压超过VBRV_{BR}时,SCR会受到相当大的损坏。

SCR的双晶体管模型

SCR的双晶体管模型或双晶体管类比是理解SCR工作原理的最简单方法,通过将其视为两个晶体管的组合来实现,如图所示。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。

假设负载电阻连接在阳极和阴极之间,并且在门极和阴极之间施加一个小电压。当没有门极电压时,由于基极电流为零,晶体管2处于截止模式。因此,没有电流通过集电极,也没有电流通过晶体管T1的基极。因此,两个晶体管都处于开路状态,没有电流通过负载。

当在门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特定电压时,一个小的基极电流通过晶体管2的基极,从而集电极电流增加。因此,晶体管T1的基极电流将晶体管驱动到饱和模式,从而使负载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。

alt text

从上图可以看出,晶体管T2的基极电流成为晶体管T1的集电极电流,反之亦然。

因此

Ib2=Ic1Ic2=Ib1I_{b2} = I_{c1} \quad \text{和} \quad I_{c2} = I_{b1}

另外,通过阴极的电流为

Ik=Ig+Ia(1)I_k = I_g + I_a \quad \text{(1)}

对于一个晶体管,

Ib1=Ie1Ic1(2)I_{b1} = I_{e1} - I_{c1} \quad \text{(2)}
Ic1=α1Ie1+Ico1(3)I_{c1} = \alpha_1 I_{e1} + I_{co1} \quad \text{(3)}

其中Ico1I_{co1}是漏电流。

将方程(3)代入方程(2)得

Ib1=Ie1(1α1)Ico1(4)I_{b1} = I_{e1}(1 - \alpha_1) - I_{co1} \quad \text{(4)}

从图中可以看出,阳极电流是晶体管T1的发射极电流,

Ia=Ie1I_a = I_{e1}

因此

Ib1=Ia(1α1)Ico1I_{b1} = I_a(1 - \alpha_1) - I_{co1}

对于晶体管T2,

Ic2=α2Ie2+Ico2I_{c2} = \alpha_2 I_{e2} + I_{co2}

Ik=Ie2I_k = I_{e2}

因此

Ic2=α2Ik+Ico2I_{c2} = \alpha_2 I_k + I_{co2}
Ic2=α2(Ig+Ia)+Ico2(5)I_{c2} = \alpha_2(I_g + I_a) + I_{co2} \quad \text{(5)}

Ib1=Ic2(6)I_{b1} = I_{c2} \quad \text{(6)}

将方程(4)和(5)代入方程(6)得

Ia(1α1)Ico1=α2(Ig+Ia)+Ico2I_a(1 - \alpha_1) - I_{co1} = \alpha_2(I_g + I_a) + I_{co2}
Ia=α2Ig+Ico1+Ico21(α1+α2)I_a = \frac{\alpha_2 I_g + I_{co1} + I_{co2}}{1 - (\alpha_1 + \alpha_2)}

假设两个晶体管的漏电流可以忽略不计,我们得到

Ia=α2Ig1(α1+α2)I_a = \frac{\alpha_2 I_g}{1 - (\alpha_1 + \alpha_2)}

其中α1\alpha_1α2\alpha_2分别是两个晶体管的增益。

SCR的导通方法

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,如果α1+α2\alpha_1 + \alpha_2等于1,则IaI_a变为无穷大。这意味着阳极电流突然上升到一个高值,并从非导通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。这被称为SCR的再生作用。因此,为了触发SCR,门极电流值α1+α2\alpha_1 + \alpha_2必须接近1。从得到的方程可以看出,使SCR导通的条件是:

  1. 当器件温度过高时,通过SCR的漏电流会增加。这会使SCR进入导通状态。
  2. 当通过器件的电流非常小时,α1\alpha_1α2\alpha_2也非常小。转折电压的条件是电子倍增因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