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12栅极关断晶闸管
门极关断晶闸管
在本教程中,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晶闸管——门极关断晶闸管(GTO)。我们将了解其结构、电路符号、伏安特性、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。
尽管晶闸管在高功率应用中得到了广泛使用,但它一直存在半控型器件的缺陷。虽然可以通过施加门极信号将其导通,但必须通过换流电路中断主电流才能将其关断。
在直流到直流和直流到交流的转换电路中,由于缺乏自然电流零点(如交流电路中的情况),晶闸管的这一缺陷变得尤为严重。因此,门极关断晶闸管(GTO)的开发通过确保通过门极终端实现关断机制,解决了晶闸管的主要问题。
门极关断晶闸管基础
门极关断晶闸管(GTO)是一种三端、双极型(电流控制少数载流子)半导体开关器件。与传统晶闸管类似,其端子为阳极、阴极和门极,如图所示。顾名思义,它具有门极关断能力。
这些器件不仅可以通过门极驱动电路导通主电流,还可以将其关断。一个小的正向门极电流可以触发GTO进入导通模式,同时通过在门极施加一个负脉冲,也可以将其关断。注意下图中门极上的双箭头,这将GTO与 普通晶闸管区分开来。这表明门极终端有双向电流流动。
为了关断GTO所需的门极电流相对较高。例如,额定电压为4000V、电流为3000A的GTO可能需要-750A的门极电流才能将其关断。因此,GTO的典型关断增益较低,范围在4到5之间。由于这种较大的负电流,GTO通常用于低功率应用。
另一方面,在导通状态下,GTO的表现与晶闸管类似,具有较小的导通状态电压降。GTO的开关速度比晶闸管快,并且具有比功率晶体管更高的电压和电流额定值。
如今市场上有多种GTO可供选择,具有不对称和对称的电压能力。具有相同正向和反向阻断能力的GTO被称为对称GTO(S-GTO)。这些通常用于电流源逆变器,但它们的速度稍慢。由于具有较低的导通状态电压降和稳定的温度特性,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不对称GTO(A-GTO)。
这些不对称GTO具有显著的反向电压能力(通常为20到25伏)。这些用于其两端永远不会出现反向电压的情况,或者在电路中连接了一个反向导通二极管。本文仅描述不对称GTO。
结构
考虑下图所示的GTO结构,它与晶闸管几乎相同。它也是一个四层、三结的P-N-P-N器件,类似于标准晶闸管。在这里,阴极端的n+层高度掺杂,以获得高发射极效率。这使得J3结的击穿电压较低,通常在20到40伏之间。
门极的p型掺杂水平高度分级,因为为了保持高发射极效率,掺杂水平应该较低,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关断特性,该区域的掺杂应该较高。此外,门极和阴极应该以各种几何形式高度交错,以优化电流关断能力。
P+阳极和N基极之间的结称为阳极结。需要一个高度掺杂的P+阳极区域来获得高效的阳极结,从而实现良好的导通特性。然而,这种GTO的关断能力受到影响。
通过在P+阳极层中定期引入高度掺杂的N+层,如图所示,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因此,N+层在J1结处与N层直接接触。这使得电子从基极N区直接流向阳极金属接触,而不会导致P+阳极的空穴注入。这被称为阳极短路GTO结构。
由于这些阳极短路,GTO的反向阻断能力降低到J3结的反向击穿电压,从而加快了关断机制。
然而,随着阳极短路数量的增加,阳极结的效率降低,从而导致GTO的导通性能下降。因此,为了获得良好的导通和关断性能,必须仔细考虑这些阳极短路的密度。
工作原理
GTO的导通操作与传统晶闸管类似。当通过施加正向门极电流使阳极终端相对于阴极为正时,门极的空穴电流注入使阴极p基极结正向偏置。
这导致电子从阴极向阳极终端发射。这诱导了从阳极终端向基极区域的空穴注入。这种空穴和电子的注入持续进行,直到GTO进入导通状态。
在晶闸管的情况下,导通最初是通过导通靠近门极终端的阴极区域开始的。然后,通过等离子体扩散,剩余区域进入导通状态。
与晶闸管不同,GTO由与门极终端高度交错的窄阴极元件组成,因此最初导通的区域非常大,等离子体扩散较小。因此,GTO非常迅速地进入导通状态。

要关断一个导通的GTO,通过使门极相对于阴极为负,向门极施加反向偏置。P基底层的一部分空穴通过门极被提取出来,这抑制了从阴极的电子注入。
作为对此的响应,更多的空穴电流通过门极被提取出来,从而进一步抑制了阴极的电子注入。最终,P基极结上的电压降导致门极阴极结反向偏置,因此GTO被关断。
在空穴提取过程中,P基区域逐渐耗尽,从而使导通区域被挤压。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,阳极电流通过远程区域流动,形成高电流密度的细丝。这会导致局部热点,除非这些细丝被迅速熄灭,否则可能会损坏器件。
通过施加高负门极电压,这些细丝可以迅速熄灭。由于N基区域存储的电荷,即使阴极电流停止,阳极到门极的电流仍然会流动。这被称为尾电流,随着多余载流子通过复合过程减少,它呈指数衰减。一旦尾电流减少到漏电流水平,器件恢复其正向阻断特性。
伏安特性
在导通过程中,GTO的操作与晶闸管类似。因此,第一象限的特性与晶闸管相似。当阳极相对于阴极为正时,器件处于正向阻断模式。通过施加正向门极信号触发GTO进入导通状态。
与晶闸管相比,GTO的锁定电流和正向漏电流要高得多,如图所示。如果阳极电流高于保持电流水平,则可以移除门极驱动。
然而,建议在导通期间不要移除正向门极驱动,并保持在最大临界门极电流以上的值。这是因为如上所述,阴极被细分为小的指状元件以协助关断过程。
这会导致阳极电流短暂低于保持电流水平,从而迫使高阳极电流以高比率重新流入GTO。这可能是潜在的破坏性的。因此,一些制造商建议在导通状态下持续门极信号。
通过施加反向门极电流可以将GTO关断,该电流可以是阶梯或斜坡驱动。GTO可以在不反转阳极电压的情况下关断。图中的虚线显示了感性负载在关断期间的i-v轨迹。应该注意的是,在关断期间,GTO只能阻断额定正向电压。
为了避免dv/dt触发并在关断期间保护器件,必须在门极和阴极之间连接推荐值的电阻,或者在门极终端保持一个小的反向偏置电压(通常为-2V)。这防止了门极阴极结正向偏置,因此GTO在关断状态下保持。
在GTO反向偏置的情况下,其阻断能力取决于GTO的类型。对称GTO具有高反向阻断能力,而不对称GTO具有较小的反向阻断能力,如图所示。
观察到,在反向偏置条件下,在一个小的反向电压(20到30伏)之后,由于阳极短路结构,GTO开始在反向方向导电。只要门极保持负偏置,并且这种操作的时间很短,这种操作模式就不会破坏器件。
门极关断晶闸管应用
由于具有出色的开关特性、无需换流电路、免维护运行等优点,GTO在许多应用中优于晶闸管。它用作斩波器和逆变器中的主要控制器件。其中一些应用包括:
- 交流驱动
- 直流驱动或直流斩波器
- 交流稳压电源
- 直流断路器
- 感应加热
- 其他低功率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