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1.2晶体管分类和类型

晶体管已成为现代电子学中不可或缺的元件,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晶体管的世界。在本教程中,我们将学习晶体管的分类及其不同类型。我们将学习BJT(NPN和PNP)、JFET(N沟道和P沟道)、MOSFET(增强型和耗尽型),以及根据应用分类的晶体管(小信号、快速开关、功率等)。

什么是晶体管?

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,用于放大信号或作为电控开关。晶体管是一种三端器件,在一个端子(或引脚)上施加小电流/电压,就可以控制另外两个端子之间的大电流流动。

由于晶体管具有体积小、效率高、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,几十年前开始取代真空管。通常,晶体管体积小,工作所需能量低,功耗也低。晶体管是一种重要的有源元件(能够产生输出功率大于输入信号的器件)。

晶体管几乎是所有电子电路中的关键元件,例如:放大器、开关、振荡器、稳压器、电源,最重要的是数字逻辑集成电路。

从第一个晶体管发明至今,晶体管根据其结构或工作原理被分为不同类型。以下树状图展示了晶体管的基本分类。

晶体树状图

alt text

通过观察上述树状图,可以清楚地了解晶体管的分类。晶体管基本上分为两类:双极型晶体管(BJT)和场效应晶体管(FET)。BJT又分为NPN和PNP晶体管。FET晶体管分为JFET和MOSFET。

结型FET根据内部结构(构造)分为N沟道JFET和P沟道JFET。MOSFET分为耗尽型和增强型。耗尽型和增强型又进一步分为各自的N沟道和P沟道类型。

晶体管的类型

如前所述,从广义上讲,晶体管的主要家族是BJT和FET。无论属于哪个家族,所有晶体管都具有不同半导体材料的特定排列。常用于制造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有硅、锗和砷化镓。

基本上,晶体管是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的。每种晶体管类型都有其自身的特性、优点和局限性。

从结构和物理上看,BJT和FET的不同之处在于,BJT需要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共同工作,而FET仅使用多数载流子工作。

根据其特性和性能,有些晶体管主要用于开关(如MOSFET),有些则用于放大(如BJT)。有些晶体管则同时设计用于放大和开关。

结型晶体管

结型晶体管通常称为双极型晶体管(BJT)。“双极”意味着电子和空穴都参与导电,“结”意味着它包含PN结(实际上是两个结)。

BJT有三个端子,分别称为发射极(E)、基极(B)和集电极(C)。BJT根据其结构分为NPN和PNP类型。

BJT本质上是电流控制器件。流入BJT基极的小电流会触发从发射极到集电极的大电流流动。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入阻抗较低,因此会导致大电流流过晶体管。

双极型晶体管仅通过向基极提供输入电流即可导通。BJT可以在三个区域工作:

  • 截止区:晶体管处于“关闭”状态,即没有电流通过。它基本上是一个断开的开关。
  • 放大区:晶体管在此区域作为放大器使用。
  • 饱和区:在此区域,晶体管完全“导通”,像一个闭合的开关。

NPN晶体管

NPN是双极型晶体管(BJT)的两种主要类型之一。NPN晶体管由两个N型半导体材料组成,中间由一层薄的P型半导体隔开。在这里,多数载流子是电子,少数载流子是空穴。从发射极到集电极的电子流动由基极电流控制。

基极的小电流可以引起从发射极到集电极的大电流流动。在双极型晶体管中,NPN型更为常见,因为电子的迁移率高于空穴。晶体管中电流的标准方程为:

IE=IB+ICI_E = I_B + I_C

NPN晶体管的符号和结构如下所示。

alt text

PNP晶体管

PNP是另一种双极型晶体管(BJT)。PNP晶体管由两个P型半导体材料组成,中间由一层薄的N型半导体隔开。PNP晶体管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,少数载流子是电子。晶体管发射极箭头指示了传统电流的流动方向。在PNP晶体管中,电流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。

当基极相对于发射极为低电平时,PNP晶体管导通。下图显示了PNP晶体管的符号和结构。

alt text

FET(场效应晶体管)

场效应晶体管(FET)是另一种主要类型的晶体管。基本上,FET也有三个端子(与BJT类似)。这三个端子是:栅极(G)、漏极(D)和源极(S)。场效应晶体管分为结型场效应晶体管(JFET)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(IG-FET)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(MOSFET)。

在电路连接中,我们还考虑第四个端子,称为基极或衬底。FET通过施加在栅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沟道的大小和形状。

场效应晶体管是单极器件,因为它们仅使用多数载流子工作(与双极型晶体管不同)。

JFET(结型场效应晶体管)

结型场效应晶体管(JFET)是最早且最简单的场效应晶体管类型。JFET用作开关、放大器和电阻器。这种晶体管是电压控制器件,不需要偏置电流。

栅极和源极之间施加的电压控制晶体管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流动。JFET有N沟道和P沟道两种类型。

N沟道JFET

在N沟道JFET中,电流由电子传输。当在栅极和源极之间施加电压时,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沟道供电流流动。这个沟道称为N沟道。如今,N沟道JFET比P沟道JFET更常用。N沟道JFET晶体管的符号如下所示。

alt text

P沟道JFET

在这种JFET中,电流流动是由于空穴。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称为P沟道。P沟道JFET的符号如下所示。这里的箭头表示电流的流动方向。

alt text

MOSFET

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(MOSFET)是所有晶体管中最常用和最受欢迎的类型。“金属氧化物”用于描述绝缘膜(通常是二氧化硅的薄金属氧化层),它将栅极区域与沟道隔开。

因此,MOSFET也被称为绝缘栅FET,因为栅极区域与源极-漏极区域完全绝缘。还有一个额外的端子称为衬底或本体,它是制造FET的主要半导体(硅)。因此,MOSFET有四个端子:漏极、源极、栅极和本体或衬底。

MOSFET相比BJT和JFET具有许多优点,主要是它提供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。它应用于开关和功率电路中,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中的主要元件。

MOSFET晶体管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。耗尽型和增强型又进一步分为N沟道和P沟道类型。

N沟道MOSFET

N沟道MOSFET定义为在漏极和源极之间具有N沟道区域的MOSFET。在这里,源极和栅极区域重掺杂N型材料,位于重掺杂的P型半导体材料(衬底)中。

在N沟道MOSFET中,从源极到漏极的电流由电子支持。栅极电压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流动。N沟道MOSFET比P沟道MOSFET更常用,因为电子的迁移率高于空穴。

N沟道MOSFET晶体管的符号和结构如下所示(增强型和耗尽型)。

alt text
alt text

P沟道MOSFET

在源极和漏极之间具有P沟道区域的MOSFET称为P沟道MOSFET。在这里,源极和漏极区域重掺杂P型材料,衬底掺杂N型材料。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流动是由于空穴浓度。栅极施加的电压控制沟道区域的电流流动。

P沟道MOSFET晶体管的符号和结构如下所示(增强型和耗尽型)。

alt text
alt text

按功能分类的晶体管

晶体管还可以根据其功能(操作或应用)进行分类。以下是按功能分类的不同类型晶体管。

小信号晶体管

小信号晶体管主要用于小信号放大,尽管它们也可用于开关。这些晶体管以NPN和PNP形式在市场上供应。我们通常可以在小信号晶体管的外壳上看到一些数值,这些数值表示晶体管的hFE值。

根据这个hFE值,我们可以了解晶体管放大信号的能力。常见的hFE值范围是10到500。这些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值为80到600毫安。这类晶体管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到300兆赫。晶体管的名称本身就表明这些晶体管放大的是小信号,使用小的电压和电流,例如几毫伏和几毫安的电流。

alt text

小信号晶体管几乎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中,并用于不同的应用,例如通用开关、LED驱动器、继电器驱动器、音频静音功能、定时器电路、红外二极管放大器、偏置电源电路等。

小开关晶体管

小开关晶体管是主要用于开关但有时也用于放大的晶体管。与小信号晶体管类似,小开关晶体管也以NPN和PNP形式供应,并带有hFE值。

这些晶体管的hFE值范围为10到200。当hFE值为200时,晶体管不是好的放大器,但作为开关效果更好。它们的集电极电流值通常在10毫安到1000毫安之间。这些晶体管主要用于开关应用。

alt text

功率晶体管

用于高功率放大器和电源中的晶体管称为功率晶体管。这种晶体管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到金属器件的基座上,这种结构作为散热器,用于散发应用中产生的多余功率。

这些类型的晶体管以NPN、PNP和达林顿晶体管形式供应。在这里,集电极电流值范围为1到100安培。工作频率范围为1到100兆赫。这些晶体管的功率值范围为10到300瓦。晶体管的名称本身就表明功率晶体管用于需要高功率、高电压和高电流的应用中。

alt text

高频晶体管

高频晶体管用于在高频下工作的小信号,并用于高速开关应用。高频晶体管也称为射频晶体管。

这些晶体管的最大频率值约为2000兆赫。集电极电流(IC)值范围为10到600毫安。这些类型的晶体管也以NPN和PNP形式供应。这些晶体管主要用于高频信号的应用,并且这些晶体管必须仅在高速下导通或截止。这些晶体管用于HF、VHF、UHF、CATV和MATV振荡器和放大器电路中。

alt text

光电晶体管

光电晶体管是根据光线工作的晶体管,即这些晶体管对光敏感。一个简单的光电晶体管就是一个双极型晶体管,它用光敏区域代替基极端子。

光电晶体管只有2个端子,而不是3个端子(如BJT)。当没有光线时(光敏区域处于黑暗状态),没有电流通过晶体管,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。

alt text
alt text

当光线照射到光敏区域时,基极端子产生小电流,这会引起从集电极到发射极的更大电流流动。光电晶体管有BJT和FET两种类型。这些被称为光电BJT和光电FET。

与光电BJT不同,光电FET利用光产生栅极电压,从而控制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流流动。光电FET比光电BJT对光更敏感。上面显示了光电BJT和光电FET的符号。

单结晶体管(UJT)

alt text
alt text

单结晶体管(UJT)仅用作电控开关。这些晶体管由于其设计而不具有任何放大特性。这些通常是三引脚晶体管,其中两个称为基极端子,第三个称为发射极。

现在,让我们看看单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。如果发射极与任何一个基极端子(B1或B2)之间没有电势差,那么B1和B2之间会有小电流流动。

如果在发射极端子施加足够的电压,那么发射极端子会产生大电流,并加到B1和B2之间的小电流中,从而引起晶体管中大电流的流动。

在这里,发射极电流是控制晶体管总电流的主要电流源。端子B1和B2之间的电流非常小,因此这些晶体管不适合放大用途。